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十五五”蓝图令世界瞩目

Connor 火必网 2025-10-24 2 0

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十五五”蓝图令世界瞩目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以及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等。“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会公报一公布立即受到许多国际媒体的关注与解读。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伯特·霍夫曼的话称,五年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是延续性的:“当前全球局势动荡不安,各类事件频发,但中国仍在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沙特阿拉比亚电视台称,“十五五”规划不仅为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擘画了蓝图,更重要的是,它以其独特的中国思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宝贵的确定性,向世界展示一种立足长远、科学谋划的发展智慧。

外媒注意到“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美联社23日在报道中提及,四中全会公报称,“‘十五五’时期中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法国外贸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表示,公报表明中国政府有信心通过国内政策工具应对外部挑战。此外,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会还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美联社引述经济学家的话表示,这对中国经济增长很重要。

路透社等媒体注意到,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展开全文

英国《金融时报》称,全会还重申了“科技强军”和“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韩国《朝鲜日报》称,对于台湾问题,全会强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公报看,关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非常明确。高质量发展是未来五年的重要主线,同时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目标的设定要求也比较高,要求“取得显著成效”“大幅提高”“明显提升”等等。梁婧说,一方面,过去我国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未来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未来五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领域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将为2035年目标的实现奠定重要基础。

“提高生产力是推进民族复兴的最大希望”

荷兰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宋林在23日发表的分析文章中特别提及,与“十四五”规划相比,此次全会公报呈现的(政策)优先顺序略有调整。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被列为首个重大部署,其次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然后是“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少来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当前国内外复杂形势下,公报提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还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说明未来的发展重心会更“实”,实体经济能吸纳大量就业人口,是民生保障的根基。此外,公报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说明在当前阶段,抓经济、稳增长仍是头等大事。

外媒更多关注全会公报中提到的“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韩国《每日经济新闻》23日称,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未来五年以科技创新和高科技自主为核心驱动经济增长的蓝图。这一政策被解读为与中美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AI)等高科技领域竞争日益激烈有关。

日本《日经亚洲》23日称,四中全会公报表明,中国将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自立自强,这与今年收官的“十四五”规划方向一致。中国在先前规划中重点关注的一些行业,例如电动汽车和生物技术,已经在全球提升了竞争力。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发展自主半导体供应链也已成为中国的一项重要目标。

德国《青年世界报》称,人们对新的五年规划寄予厚望,该规划旨在指导中国2026年至2030年的发展。越来越明显的是,它巩固了上一个五年规划就已开启的战略转变,这一转变长期以来一直与“生产力质量再上新台阶”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对中国而言,数量型增长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不过,发展重心将进一步向前沿技术倾斜。

亚洲协会中国问题分析中心中国政治研究员尼尔·托马斯对《金融时报》表示,总体而言,“十五五”规划表明中国比以往更加注重安全和自力更生。托马斯在一份报告中称,美国政府加剧了全球不确定性与经济风险。中国领导人强调加大对新技术的投入,这不仅为中国赢得技术优势,也旨在提高生产力——这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推进民族复兴计划的最大希望所在。

“十五五”规划将为世界稳定作出贡献

据奥地利《新闻报》报道,在维也纳大学东亚研究所汉学教授克里斯蒂安·格贝尔看来,必须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的长远目标来审视“十五五”规划。2049年将迎来新中国成立100周年,预计届时中国将崛起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中国的目标是到2037年成为AI领域的世界领先者,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五五’规划是实现这一现代化目标的重要规划之一。”格贝尔说道。

芬兰《赫尔辛基时报》称,中国的五年规划不仅仅是施政蓝图。它将顶层战略与地方执行、公众参与紧密结合。从制度层面看,中国规划机制的突出特点在于其连续性及各级治理间的协同性。分析人士认为,这种连贯性降低了政策波动性,并提升了国家的长期执行能力。该报还表示,在全球层面,中国共产党将“十五五”规划定位为国内发展路线图,也视为对世界稳定作出的贡献。中国拟通过公平贸易、基础设施合作及气候合作推动“共同发展”。观察人士认为,在全球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这一举措是中国为提供政策连续性与可预测性所做的努力之一。

埃及亚洲和中国问题著名专家艾哈迈德·德拉比克23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二十届四中全会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将阔步向前,走向更大的繁荣。中国正从传统增长模式,转向以先进技术和创新为核心的新增长范式。这种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发展思路,不仅是中国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其成功实践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

【环球时报驻埃及、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陆泽楠 文远】

评论